學史崇德育,非遺展新風——漳州一中原創錦歌作品《蔡新祝壽》在第五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中榮獲省一等獎
熱烈祝賀!
漳州一中非遺社團
原創錦歌作品《蔡新祝壽》
在第五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少兒大賽中榮獲
文學獎省一等獎
節目獎省一等獎
這是迄今為止我市中學生在此項目中獲得的最好成績。
近日,由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福建省曲藝家協會承辦的第五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少兒大賽評獎結果揭曉。由漳州市教育局、漳州市曲藝家協會報送的漳州一中原創頌廉錦歌作品《蔡新祝壽》喜獲文學獎和節目獎雙項省一等獎的好成績,這是我市中學生在此項目中的歷史性突破。
福建曲藝丹桂獎創設于2014年,系福建省唯一曲藝類專業賽事獎,下設少兒曲藝大賽和(成人)曲藝大賽兩個子項。該項目已成為我省曲藝事業的支柱品牌項目,是我省勇奪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以及全國重大曲藝賽事活動的“冠軍搖籃”。
此次,我校憑借原創錦歌作品《蔡新祝壽》榮獲一等獎。該劇作脫胎于漳州一中博物館文物藏品——龍章鳳誥十二扇圍屏,講述了當代一群學生通過欣賞該藏品,了解到漳州歷史名人蔡新向芝山書院(現漳州一中)德高望重的陳可亭先生祝壽的佳話,領會到蔡新尊師重教的精神。創作之初,社團負責人吳可菲老師、社團藝術總指導戴秋玲導演和漳州一中博物館林憲杉館長多方查閱校史館典籍、核查史實資料,并邀請國家一級編劇方朝暉、黃秀寶老師,國家一級作曲家江松明老師,以嚴謹的考據精神為漳州一中量身打造劇本。
該劇作采用了漳州錦歌表演唱形式,漳州錦歌是閩南最古老的民間曲藝之一,與歌仔戲和薌劇同屬一脈,更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漳州一中芝山校區復辦初中,并成立了非遺社團,短短兩年能取得如此優異成績,有賴于校領導對非遺藝術和素質教育的重視。我校特邀首屆漳州文化名家、國家二級導演、漳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戴秋玲老師,國家級錦歌傳承人、錦歌皇后王素華老師,省級非遺傳承人、漳州曲藝家協會副會長石耀輝老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漳州藝術學校教師郁美蓉老師等漳州文藝界專家對社團同學進行全方位的專業訓練指導。
非遺社團同學除每周社團課時間外,周末和寒暑假也風雨無阻地到校訓練,同學們的刻苦和熱情,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邱藝云等音樂組老師的全力協助,都是社團能取得好成績的保障。
秉承“請進來、走出去”的文化理念,非遺社團負責人吳可菲老師特地到漳州薌劇團學習,加強地方非遺文化的系統培訓,提升自身戲曲業務能力水平,以更好地讓非遺文化走進校園、引導學生熱愛鄉土藝術,更好地進行非遺社團建設、弘揚非遺民族文化。
此前,我校非遺社團薌劇作品《芙蓉仙子》剛獲得福建省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戲劇類中學組一等獎,這也是漳州中學甲組在“省中小學生藝術節”項目上的歷史最好成績。此次原創劇目錦歌《蔡新祝壽》再獲突破,是“雙減”政策落地以來,漳州一中美育工程、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成果!
今后,我校將繼續深化素質教育,響應國家“雙減”政策,以各類特色藝體活動為依托,廣開渠道,搭建舞臺,構筑空間,以學校為文化傳播和傳承的主要橋梁和實踐平臺,承擔起優秀文化繼承與發揚的重任,進一步推進學校美育工程建設,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積極探索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創新發展的新路徑,不斷進取,再創佳績。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